首页 资讯 正文

广安前锋区:收好小春“丰收粮” 种稳大春“希望田”

体育正文 240 0

广安前锋区:收好小春“丰收粮” 种稳大春“希望田”

广安前锋区:收好小春“丰收粮” 种稳大春“希望田”

连日来,广安市前锋区的田间地头交织着(jiāozhīzhe)收割机的轰鸣与农人的笑语。从小春(chūn)丰收,到大春播种,再到田间管理的精细护航(hùháng),一幅“抢收、抢种、抢管”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。

机械作业助力颗粒归仓(kēlìguīcāng)

5月16日,龙滩(lóngtān)镇土寨村的麦田里(lǐ),3台(tái)收割机以“回”字形轨迹穿梭,麦粒如金色瀑布般倾泻装车。农机手何勇紧握方向盘,脸上难掩兴奋:“3台收割机每天收150亩,4天左右就(jiù)能收完!”经测算,这片百亩示范片小麦亩产达470公斤。

“种了一辈子(yībèizi)田,第一次见这么高的产量(chǎnliàng)!”69岁的村民孙书建连连感慨。高亩产的背后是前锋(qiánfēng)区农业技术的全面升级。据前锋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小燕介绍,今年全区推广机械化密播、统防统治和科学施肥(shīféi),仅小麦赤霉病防控就减少68%。

业主王刚与专业团队合作在龙滩镇土寨村、许家村种植的650亩小麦(xiǎomài),实现“收割—旋耕—播种”全程机械化无缝(wúfèng)衔接(xiánjiē)。“麦收(màishōu)完,秸秆直接旋耕还田,播种机立马下地种玉米,效率(xiàolǜ)翻倍!”王刚算了一笔账:预计亩产小麦470公斤,亩产值超千元,650亩麦田总收入预计65万元。

科技赋能的(de)不仅是产量,还有农民的信心(xìnxīn)。前锋区植保植检站站长(zhànzhǎng)苏明勇表示:“每月下乡指导十多次,发放资料5000多份,就是要让科学种田深入人心。”

整治土地保障(bǎozhàng)满栽满插

代市镇大石村的80亩撂荒地重现生机。5月15日,十余名村民弯腰插秧,旋耕机轰鸣整地。“这片地荒了四五年,去年整治后种油菜,今年(jīnnián)终于(zhōngyú)能种水稻了!”业主李香于很(hěn)欣慰。

撂荒地的“复活”,离不开政府与科技的助力(zhùlì)。去年,通过修建沟渠、提灌站,协调代耕代种,荒地变良田。“水源通了(le),村民的心气也顺了!”代市镇农技人员杨文华(wénhuá)指着刚插完的秧苗说。

如今,代市镇500亩整治后(hòu)的撂荒地全部种上水稻,全区大春计划(jìhuà)播种面积22.87万亩。

科技“良种”也为大春注入新活力。5月16日(rì),在土寨村,业主王刚特意请来(qǐnglái)玉米厂家相关负责人赵阳指导播种。“康农玉8009抗逆性强,密度(mìdù)要控制在每亩4500株。”赵阳蹲在地头,用手比划着播种深度,一旁的播种机精准(jīngzhǔn)作业。

李小燕透露,今年全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.5万亩,“一田(yītián)两收”模式既保粮食安全(liángshíānquán),又促农民增收。

科学指导确保稳产增收(zēngshōu)

5月19日,观阁(guāngé)镇观南村稻田里,十余名村民(cūnmín)手持喷雾器防治(fángzhì)病虫害,观阁镇农服中心主任李芳蹲点指导:“肥水要配合叶面追施,墒情监测不能松懈!”不远处,工人正检修灌溉设施,确保水路畅通。

“田间管理是丰收的最后一道关卡。”前锋(qiánfēng)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(nóngyìshī)温秋园介绍,今年全区统防统治面积达0.7万亩。

5月19日,在(zài)许家村,王刚(gāng)种植的小麦刚收割完毕,农技团队便无缝对接玉米田管:“赤霉病防控经验可直接迁移,关键是抓准时机(shíjī)。”

精细化管理的(de)成效已初步显现。村民孙书建指着自家田埂新修的排水沟说:“往年雨季怕涝(lào),现在(xiànzài)沟渠四通八达,既不怕旱,更不怕涝。”

数据显示,前锋区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、推广绿色防控(fángkòng),预计大春粮食总产量可达10.67万吨,其中(qízhōng)水稻(shuǐdào)7.51万吨、玉米2.32万吨。

从麦浪(màilàng)翻滚到秧苗青青,前锋区的田野正经历(jīnglì)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。机械化提速、科技赋能、管理精细,让“吨粮田”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。(前锋融媒/姜曦悦(jiāngxīyuè)、赵金彪)

广安前锋区:收好小春“丰收粮” 种稳大春“希望田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